中国分析仪器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分析仪器的历史与现状
在世纪之交,中国分析仪器市场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全民所有制、股份制、私营企业三种不同所有制的仪器制造商齐头并进,在活跃的市场经济中蓬勃发展。一些著名的外资企业也在中国设厂参加到竞争的行列中来。据中国分析测试仪器学会的统计,全国分析仪器的厂家有144家。另据分析测试仪器协会对归口的36家重点分析仪器专业厂统计,自产仪器(不含代销)的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已经达到20个(不包括外资企业)。
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仪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大,在未来几年内势必会有迅猛的发展。日前有消息来源称中国用于分析仪器的投资将从1998年的6.8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13亿美元。我们认为这个数字还比较保守。因为这两年各行各业的理化分析人员数量已从原来的2万人猛增为4万人。其中有一半的人需要更新装备,至少有1/4的单位要建立现代化的专业分析技术实验室。这更可以说明中国分析仪器市场有着及其广阔的前景。
中国真正意义的现代分析仪器的起步于五十年代后期。起缘于1955年国家制定了《1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在上海便以15家企业为中心厂,10余家企业为卫星配套厂,进行工业整合。不久又将上海地区分散的创造、科伟等小型企业集中起来组建了上海分析仪器厂,从事试验室分析仪器的开发。在北京便有了北仪、北光和核仪器的综合仪表厂。南京建立了南分厂。在整顿和加强我国现有的分析仪器力量的同时,还得到了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
经过五十年代的统筹部署,分析仪器正在准备万舸齐发的时候,中苏关系破裂。一夜之间仅有的援助中国分析仪器建设的三位苏联专家回国,就此杳无音信,使中国企业遭受重创。于是,一批从来没有学过什么是分析仪器的中年工程师带领着刚刚走出校门的的青年人担负起了试制新产品的重任。在六年期间完成了质谱、核磁、色谱、红外、热磁、热导和电导七个系列的产品。
八十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国务院决定将仪器仪表单列管理,成立了国家仪器仪表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投入资金和人力促进仪器的大发展。八十年代初期,由国家科委,科学院和国家仪器仪表总局组织开展了23项大型精密仪器的会战。组织全国科研、学校和制造业的力量,瞄准当时地世界水平,研制新一代分析仪器。其中具有影响力的是由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兰州化物所和北京分析仪器厂、上海分析仪器厂研制的有五种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
在这一段时期分析仪器行业出现品种由少变多,实验室与流程仪器并举,由单机变成成套装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智能系统开始发展的局面。
这种发展可以从国产仪器的品种反映出来:如前所述,在销售额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20个企业中,除了原有国营企业外,其中私营企业和股份制的就占14个。其销售额占上述20个企业销售总额的37.8%。这些私有企业中北京的东西、普析、吉天等已经形成科研生产一体的综合性分析仪器企业,上海光谱仪器则瞄准国际市场,其销售额中很大部分是直接出口或以定牌加工的OEM形式出口。有的企业利用新技术在流程和环保仪器中开辟了新天地。有的企业紧追国际发展动向,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方面已经初见成效。有的企业以生产分析仪器配套产品和部件为主,弥补了市场空白。
温度计 红外线测温仪 温湿度表 风速计 照度计 紫外线强度计
可燃性气体检测仪 氧气分析仪 烟气分析仪 二氧化碳分析仪 万用表 示波器
电池测试仪 电力分析仪 电缆故障定位仪 钳表 硬度计 场强仪
高斯计 酸度计 工业工具 噪音计 亮度计 电阻测试仪
记录仪 汽车尾气分析仪(烟度计) 套装组合工具 尘埃粒子计数器
发布人:众宇旺仪器 发布时间:2011年6月3日 已被浏览 1779 次 〖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