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仪的发展历程

红外热像仪的发展历程

红外线的发现与分布
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同时, 牛顿作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使用分光棱镜就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 W. 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的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型孔,孔内装了一个分光棱镜。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并用温度计测量光带中不同颜色所含的热量。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赫胥尔用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试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光带红光外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它温度的批示数值高。经过反复试验表明这个所谓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热线位于红色外侧,叫做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红外线的发展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对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广阔道路。
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μM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地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能量愈小。
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红外线。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物体辐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成像装置的输出的就可以完全一 一对应地模拟扫描物体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经电子系统处理后传至显示屏上,得到与物体表面热分布相应的热像图。运用这一方法,便能实现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热状态图像成像和测温并进行分析判断。
2. 红外热像仪的原理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 光学成像物镜和光机扫描系统(目前先进的焦平面技术则省去了光机扫描系统)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焦平面热像仪无此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仪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为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显示红外热像图。
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分布场相对应;实际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号非常弱,与可见光相比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在实际动作过程中为更有效地判断被测目标的红外热场,常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仪器的实用功能,如图像亮度、对比度的控制,实际校正,伪色彩描绘等高线和直方进行运算、打印等。
3. 红外热像仪的主要参数
(1) 工作波段: 工作波段是指红外热像仪中所选择的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波长区域,一般是3~5μm或8~12μm。
(2) 探测器类型:探测器类型是指使用的一种红外器件。如采用单元或多元(元数8、10、16、23、48、55、60、120、180、等),采用硫化铝(PBS)、 硒化铅(PnSe)、碲化铟(InSb)、碲镉汞(PbCdTe)、碲锡(PbSnTe)、锗掺杂(Ge:X)和硅掺杂(SI:X)等。
(3) 扫描制式:一般为我国标准电视制式,PAL制式。
(4) 显示方式:指屏幕显示是黑白显示还是伪彩显示
(5) 温度测定范围:指测定温度的最低限与最高限的温度值的范围。
(6) 测温准确度:指红外热像仪测温的最大误差与仪器量程之比的百分数。
(7) 最大工作时间:红外热像仪允许连续的工作时间。
4. 红外热像仪的分类
红外热像仪一般分光机扫描成像系统和非扫描成像系统. 
光机扫描成像系统采用单元或多元(元数有 8、10、16、23、48、55、60、120、180甚至更多) 光电导或光伏红外探测器,用单元探测器时速度慢,主要是帧幅响应的时间不够快,多元阵列探测器可做成高速实时热像仪
非扫描成像的热像仪,如今几年推出的阵列式凝视成像的焦平面热像仪,属新一代的热成像装置,在性能上大大优于光机扫描式热像仪,有逐步取代光机扫描式热像仪的趋势。其关键技术是探测器由单片集成电路组成被测目标的整个视野都聚集在上面,并且图象更加清晰,使用更加方便,仪器非常小巧轻便,同时具有自动调焦图像冻结、连续放大,点温、线温、等温和语音注释图像等功能。仪器采用PC卡,其存储容量可高达500幅图像。
红外热电视是红外热像仪的一种。红外热电视是通过热释电摄像管(PEV)接受被测目标物体表面红外辐射,并把目标内热辐射分布的不可见热图像转变成视频信号。因此,热释点摄像管是红外热电视的关键器件,它是一种实时成像、宽譜成像(对比3~5μm及8~14μm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具有中等分辨率的热成像图器件。主要由透镜、靶面和电子枪三部分组成。其技术功能是将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线通过透镜聚集成像到热释电摄像管,采用常温热电视探测器和电子束扫描及靶面成像技术来实现的。
5. 红外热像仪的发展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 W.赫胥尔发现了红外线,从此开辟了人类应用红外技术的广阔道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用红外变像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研制出了主动式夜视仪红外通信设备,为红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由美国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开发研制的第一代用于军事领域的红外成像装置,称之为红外寻视系统(FLIR0),它是利用光学机械系统对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扫描。由光子探测器接收两维红外辐射迹象,经光电转换及一系列仪器处理,形成视频图像信号。这种系统、原始的形式是一种非实时的自动温度分布记录仪,后来随着五十年代锑化铟和锗掺汞光子探测器的发展,才开始出现高速扫描及实时显示目标热图像的系统。
六十年代早期,瑞典研制成功第二代红外成像装置,它是在红外寻视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测温功能,称之为红外热像仪
开始由于保密的原因,在发达的国家中也仅限于军用,投入应用的热成像装置可在黑夜或浓厚云雾中探测对方的目标,可探测伪装的目标和高速运动的目标。由于有国家经费的支撑,投入的研制开发费用很大,仪器的成本很高。以后考虑到在工业发展中的实用性,结合工业红外探测的特点,采取压缩仪器造价。降低生产成本并根据民用的要求,通过减小扫描速度来提高图像分辨率等措施逐渐发展到民用领域。
六十年代中期,瑞典研制出第一套工业用的实时成像系统(THV),该系统由液氮制冷,110电源电压供电,重约 35 公斤,因此使用中便携性很差,经过对仪器的几代改进,1986 年研制的红外热像仪已无需液氮或高压气,而以热电方式致冷,可用电池供电:1988年推出的全功能热像仪,将温度测量、修改、分析、图像采集、存储合于一体,重量小于7公斤,仪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九十年代中期,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由军用技术(FPA)转民用并商品化的新一红外热像仪(CCD)属焦平面阵列式结构的凝成像装置,技术功能更加先进,现场测温时只需对准目标摄取图像,并将上述信息存储到机内的PC 卡上,即完成全部操作,各种参数的设定可回到室内用软件进行修改和分析数据,最后直接得出检验报告,由于技术的改进和结构的改变,取代了复杂的机诫扫描仪器重量已小于二公斤,使用中如同手持摄像机一样,单手即可方便地操作。
6、 红外热像仪的应用
热像仪作为一种红外成像仪器,不但在军事应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民用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除具有红外测温仪的优点(如非接触快速、能对运动目标和微小目标测温等)外,还具有下列优点:
(1) 直观地显示物体表面的温度场。红外测温仪只能显示物体表面某一小区域或某一点的温度值,而热像仪则可以同时测量物体表面各点温度的高低,并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
(2) 温度分析率高。红外测温仪由于各种一因素的影响,很难分辨0.1以下的温差,而热像仪由于可以同时显示出两点的温度值,因而能准确区分很小的温差,甚至可达0.01:
(3) 可采用多种显示方式。热像仪输出的视频信号包含目标的大量信息,可用多种方式显示出来。例如,对视频信号进行假彩色处理,便可由不同颜色显示不同温度的热图像;若反视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即可用数字显示物体各点的温度
(3) 可进行数据存储和计算机处理。热像仪输出的视频信号,可用数字存储器存储,或用录像带记录,这样既可长期保持又可用计算机作运算处理。
热像仪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热成像技术的成熟,各种低成本适于民用的热像仪的问世,它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工业生产中,许多设备常处于高温高压和高速运行状态,应用红外热像仪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测和监控,既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又能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排除隐患。同时,利用热像仪还可进行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例如,在钢铁工业中的高炉和转炉所用耐火材料的烧蚀磨损情况,可用热像仪进行观测及时采取措施检修防止事故发生。又如,在石化工业中,热像仪可监视生产设备和管道的运行情况,随时提供有关沉淀形成、流动阻塞、漏热温度隔热材料变质等数据。再如,在电力工业中,发电机组、高压输电和配电线路等可用热像仪沿线扫查,找出故障隐患,及时排除以利于杜绝事故的发生。在电子工业中,也可用热像仪检查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印刷电路板等的质量情况,发现其他方法难以找到的故障
此外,红外热像仪在医疗、治安、消防、考古、交通、农业和地质等许多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如建筑物漏热查寻、森林探火、火源寻找、海上救护、矿石断裂判别、导弹发动机检查,公安侦查以及各种材料及制品质无损检查等。
7.红外热成像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 f/数
f/数是光学系统相对孔径的倒数.设光学系统的相对孔径为A=D/f(D为通常孔径,f为焦距),IA=f/D, 则数f/D 是表示系统的集中f为通光孔径的多少倍。例如,f/3 表示光学系统的集中为通光孔径的三倍。
2). 视场
视场是光学系统视场角的简称.它表示能够在光学系统像平面视场光阑 内成像的空间范围,当目标位于以光轴为轴线,顶角为视场角的圆锥内的(任一点在一定距离内),时候被光学系统发现,即成像于光学系统像平面的视场光阑内.即使物体能在热像仪中成像的物空间的最大张角叫做视场, 一般是a”X 的矩形视场. 
3). 光谱响应
红外探测器对各个波长的入射辐射的响应称为光谱响应。一般的光电探测器均为选择性的探测器。
4). 空间分辨率
应用热像仪观测时,热像仪对目标空间形状的分辨能力。本行业中通常以mrad(毫弧度)的大小来表示。mrad的值越小,表明其分辨率越高。弧度值乘以半径约等于弦长,即目标的直径。如 1.3 mrad的分辨率意味着可以在100m的距离上分辨出 1.3×10-3 ×100=0.13m=13厘米的物体。
5).温度分辨率
温度分辨率 :可以简单定义为仪器或使观察者能从背景中精确的分辨出目标辐射的小温度AT。民用热成像产品通常使用NETD 来表述该性能指标。
6).最小可分辨温差
分辨灵敏度和系统空间分辨率的参数,而且是以与观察者本身有关的主观评价参数,它的定义为: 在使用标准的周期性测试卡(即高宽比为 7:1的4带条图情况下), 观察人员可以分辨的最小目标、背景温差。上述观察过程中,观察时间、系统增益、信号电平值等可以不受限制的调整在最佳状态。
7).帧频
帧频是热像仪每秒钟产生完整图象的画面数,单位为HZ。一般电视帧频为25H z 。根据热像仪的帧频可分为快扫描和慢扫描两大类。电力系统所用的设备一般采用快扫描热像仪(帧频在20Hz以上),否则就会带来一些工作不便。
8).探测识别和辨认距离
探测、识别和辨认距离;这些是使用者很关心的性能指标。为每个使用者自身素质和仪器给出的图像质量的差异以及严格定义的困难(探测性能是一个多种因素的复合函数)这里只给出大致形象的定义; 探测距离是能将目标与背景及一些引起注意的目标清晰分别开来的最大临界;识别距离是将探测的目标能大致分出种类的距离,如是车辆还是舰船;辨认距离是在分别出种类的基础上的细分,如车辆是坦克还是汽车
9).显示记录方式
显示记录方式是指视监控器或液晶显示显示记录放磁带录像启示、软区存盘或PC卡记录电子存储器记录;输出接口、打印类型或照相等。目前较为先进的是PC卡存储和电子存储

红外热像仪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红外热像仪的方法和技巧
1)调整焦距
2)选择正确的测温范围
3)了解最大测量距离
4)仅仅要求生成清晰红外热图像,还是同时要求精确测温
5)工作背景单一
6)保证测量过程仪器平稳


温度计 红外线测温仪 温湿度表 风速计 照度计 紫外线强度计
可燃性气体检测仪 氧气分析仪 烟气分析仪 二氧化碳分析仪 万用表 示波器
电池测试仪 电力分析仪 电缆故障定位仪 钳表 硬度计 场强仪
高斯计 酸度计 工业工具 噪音计 亮度计 电阻测试仪
记录仪 汽车尾气分析仪(烟度计) 套装组合工具 尘埃粒子计数器
发布人:众宇旺仪器 发布时间:2012年9月4日 已被浏览 1844 次 〖 打印本文